中新网北京11月18日电(阮玉林记者)《生态环境监测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将于2026年1月1日起施行。这是我国首部生态环境监测特别行政法规。
中国生态环境部官员18日表示,该条例是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法制化进程中的历史性成果,也是生态环境监测行业50多年来发展的重要里程碑。
近年来,我国生态环境监测活动取得显著成效,建立了要素覆盖全面、设计科学合理、技术手段相对先进的全球最大的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。另一方面,该领域也面临着需要解决的问题。加强监测,如提高监测能力和水平,确保监测数据质量。
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司长张大伟告诉记者,当前,监测市场“卷入”低价竞争愈演愈烈,“劣币驱逐良币”问题愈发明显。 《监管》旨在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,引导行业从扩张转向高质量发展,重塑健康的市场新生态。
《条例》旨在解决制约生态环境监测发展的问题和困难,首次明确公众自愿监测的保密管理。当前,数据质量自我监测情况依然严峻,问题频发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改善。张大伟表示,为保证自控责任制和质量控制体系的有效性,《条例》建立了“远程+现场+信用”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。对于有不当行为的,我们将对上级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罚款、停职等处罚,并确保通过“个人责任”实现“问责”。
目前,全国有资质的生态环境监测机构8600多家,收入超过500亿元,从业人员近30万人,为生态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能力保障。
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认证检验检测监督司副司长张雷祝表示,2018年以来,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检查了1.84万家企业。生态环境监测领域检验检测机构查处违法案件5621起,罚款、没收2122.81万元。242家机构被吊销、吊销资质;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73起,有效震慑了伪造监控数据、发布虚假报告等违法行为。
《条例》鼓励在生态环境监督监测中采用遥感监测等非接触式技术手段,提高监测效率,减少对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。张大伟表示,随着现代监控技术的进步,环境质量监测与卫星遥感数据日益结合,通过无人机、飞机等非接触式技术手段进行监测监测,实现“非侵入式监测”。尽可能地“融入企业”和“零干扰”。
“对于涉嫌违法排放的,要继续按照监测标准和规定进行采样分析,加强与执法部门的配合,强调坚决保护生态环境。”张大伟说。 “我们已经建成了大规模的地面监控网络,”张大伟说,并补充说,他正在推动光学、高光谱、雷达等卫星星座的互联互通,打造覆盖全区域、全要素的监控网络,“从山顶到海洋”。 “十五五”期间,将加快无人技术在国家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网络中的应用。预计人工参与将减少70%以上,使监控任务更快、更可靠。 (全)【编辑:刘洋河】
顺丰! “Black 技术”在手术室也很受欢迎,可以从空中获取患者信息。
详细介绍福建舰艇实战训练!一系列动画图像让您可以从各个方向清晰地看到。
龙山的味道为何传遍世界?
影响持久!这次寒潮过后,气温还会回升吗?
高烧+全身疼痛?不要把它当作感冒。您可能感染了 H3N2 病毒株。
许多中小学实行春假和秋假。如果我的孩子请假,而我的父母不请假,我该怎么办?
天津“修补巷”:用传统工艺满足新需求,补足幸福
“堂食”日益流行,私人厨师在餐桌上创造新“风味”
中国仿人机器人正加速迈向“消费级”
谁是“毒芽”结出“坏果子”的罪人? |新漫画评论
全国台球大战结束,中国游泳开始新的旅程
新“百米飞人”李泽洋:我们扛起中国短跑的旗帜
“小妹妹”亮相全运会池
关于高市场价格和日经平均指数危机的几句话
日方为何如此热衷于派官员来华磋商?
寒潮正在向南移动,许多地方都出现了第一场降雪。
这个拥有 70,000 名居民的国家即将吸引 800,000 人参与一项运动……
潘赞乐正在寻找“潘赞乐”

你也可能喜欢

发表评论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